“許多想說給逝者的話,如鯁在喉,不知該和誰說。感謝《華商報》給我們提供了這樣的平臺,讓我們能把心中的哀思表達出來。”看到自己對外婆的追思被報道,昨日,市民吳愛萍特意給記者發來短信,說本報搭建的平臺讓讀者覺得親近溫暖。
  今天,這兩位讀者講述的是對自己的父親母親的追憶,在他們心裡,父母不僅給予自己生命,更重要的是,父母帶給自己精神上的深刻影響。
  >>講述人:陳改賢 女 64歲
  邁著一雙小腳忙在田間地頭 剛強母親影響我一生
  “看了《華商報》的《清明記憶》,我流著淚來到報社,想講講我母親的故事。”昨日,市民陳改賢說,母親王玉賢去世已24年了,但每每想起,都會忍不住流淚。
  “我的母親出生於1905年,她的一生,坎坷艱辛,可她卻默默承受,從不抱怨。母親一共生了9個孩子,5個女兒4個兒子,不幸的是,4個男孩都幼年夭折。在我8歲那年,父親也因病去世。”
  “我們生活在農村,家裡沒有男丁,全靠母親一個人掙工分糊口。我現在還能記得我母親邁著一雙小腳,奔忙在田間地頭……白天干完活,晚上還要紡線到凌晨一兩點。”陳改賢說,在最艱難的歲月里,母親從沒有說過累,遇到困難,很少求別人,都是自己剋服,“母親沒上過學,可她用她的行動教會我們姐妹兩個字:剛強。”
  “母親的那些珍貴品質對我影響很大,從小我就立志,要通過自己的努力來改變命運。大學畢業後到西安職業中專任教,多次被評為優秀教師。”
  陳改賢說,提起母親之所以經常流淚,是因為“母親去世的時候,我還在講臺上講課。回到家,和母親已陰陽相隔。沒能在她在世時好好孝順她,是我一生的遺憾。”陳改賢說,希望其他讀者在看到她的故事後,能珍視親人,常回家看看。
  >>講述人:師丹丹 女 42歲 患有白血病
  有愛再不說出來,也許就再也沒有機會了
  “入春以來,經常有一隻小鳥,停在我家窗外的電線上,啾啾地鳴叫,聲音清脆悅耳。它時而向著空中叫幾聲,時而又扭回頭向著窗戶叫幾聲。我有時還會和它說幾句話,心裡感覺溫暖而親切。日子久了,我心裡不覺懷疑:那是不是父親變的呢?”
  “父親前年9月因食道癌去世,他是家裡唯一的男人,我們姐妹四個加上媽媽五個女人,一定讓父親感覺到一種孤單。他是舊式大家庭里的長男,有著固有的傳統和守舊思想,在我們一群女人中間,很難做到平易近人。我們姐妹對他都存著深深的敬畏,因此也少了很多親近。”
  “至今,我每每想起父親,都是他的招牌性的動作:背對我們,腰桿挺直地坐在涼台的書畫案前全神貫註地臨帖寫字。父親喜歡書法,從三十幾歲開始,每天堅持,幾乎沒有間斷過。”師丹丹說。
  “我之所以覺得窗外的那隻小鳥是父親,是因為父親一直放不下我,我自己是一名白血病患者,做了骨髓移植,又出現了排異反應,一直在和病魔抗爭,父親臨走前,曾經說想把女婿們叫來談談,我們總以為父親的時間還長,就一直拖著,沒想到,連父親最後的囑咐都沒聽到。”
  “父親的離去,讓我和姐妹們突然醒悟,有愛再不說出來,也許就再也沒有機會了,希望我的親人們,放下所有的芥蒂,互相珍惜吧。”
  本報徵集清明節回憶
  這個清明節,你想起了誰?在故去的親友中,你有什麼沒來得及表達的情感嗎?即日起,本報面向讀者徵集故事,歡迎你通過以下方式聯繫我們,講述你和他(她)的記憶,表達對故人的哀思之情。
  心中有段故事的你,可以通過我們的報紙講述,也許你的故事會教會更多的人珍惜愛情,重視親情,呵護友誼。電話:029-88880000QQ:200802982微信號:hsrx88880000微博:@華商88880000
  本報記者毛蜜娜   (原標題:64歲陳女士流著淚來到報社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sm74smhkt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